监护仪“嘟嘟”声不断响起、医护连轴转抢救病患、后勤师傅保障供氧、驰援方舱、满负荷运转……防疫“新十条”颁布后,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以疫为令,医护人员践行“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”的铮铮誓言,不畏艰辛、勇毅坚守,用奔跑的速度和全力以赴的信念,再一次展现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,为阳性患者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……

特殊时期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当其冲,手术麻醉科也难“独善其身”。疫情肆虐时,科室10名护士中2人支援方舱,1人参与流调,1人借调到呼吸内科ICU,5人不同程度发烧,仅有1人症状轻微,工作开展可谓异常困难。然而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科室仍保持正常运转。

“叮铃铃……”这天,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,科室接到当日第一台急诊手术。患者是一名13岁的男孩,核酸阳性,加上原有择期手术共2台。护士长郭艳丽立即安排,将仅有的4名护士安排到相应手术间。郭艳丽和护士王改凤拖着39.5℃的身体,忙碌在25℃的室温下,即便已经发烧到头晕目眩、面屏下的N95口罩让人窒息、手术衣下的洗手衣已全部湿透,她们依然坚守岗位,认真执行与核查每一项规章制度,直至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……

科主任徐西通在高烧39.5℃的情况下,为保证科室医疗秩序和安全,主动承担起阳性患者的麻醉工作。由于气管插管与病毒零距离接触,感染风险极高,但作为“无影灯下的守护神”徐西通,总是带领同事们冲到第一线。他总是说,在这场战疫中,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,医生护士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,此刻我们不上让谁上?

临床医护冲在一线,后勤师傅也没闲着,尽管无缘救死扶伤的美誉,也没有鲜花和掌声陪伴,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“尽忠职守”的内涵。

去年12月中旬,随着新冠医疗救治高峰的到来,我院住院人数居高不下,随之而来的是需求量极大的面罩给氧、高流量氧疗、呼吸机辅助呼吸,每天耗氧量近3000升,用氧量是平时的3倍多,对院内供氧能力提出严峻挑战。

面对激增的工作量,和因感染人员不断减少的窘境,医疗后勤保障的氧气房师傅绷紧神经,时刻不停地查看稳压器、汽化器、更换液氧罐、下送氧气罐……平均每两个小时,师傅们就更换一次液氧罐,操作空间也处于低温环境,他们穿着工作服,戴着口罩,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咳嗽、发烧不适、服药中坚持。几位师傅在高强度工作中相继病倒,维修组师傅们主动顶班、互相支援,凛冬寒风中的身影,就是他们最美的模样!

2022年11月23日,综合外科医生赵振亚将随队前往方舱医院,作为医疗队队长的他,深知责任之重。医保办李婷作为赵振亚的妻子,和丈夫约定,不能主动给他打电话,可一连好几天,赵振亚连条信息也没发。俩人好容易通上电话,也是寥寥数句。得知丈夫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、仅睡四五个钟头后,李婷特别心疼,但是她仍然在心里默默支持着丈夫,因为全力救治阳性感染者是医务人员的使命…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防疫政策调整,李婷满心欢喜,想着丈夫很快就能回家了,然而严峻的考验才开始。

去年12月上旬,病人数量激增,医保办工作人员在感染后发烧近39℃的情况下,仍坚守岗位,热情为患者办理转诊就医、门特门慢病种鉴定审核和双通道管理药品审核等工作,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。李婷、婆婆和一对儿女相继发烧,而此时赵振亚还在方舱医院,夫妻二人在各自岗位上坚守,是同事,也是战友!熬过了艰难的一周,家人相继好转,赵振亚也完成任务归来……这是李婷、赵振亚这个小家的战疫,也是我院诸多双职工医护人员的战疫!

看得见的人总会收获荣誉和掌声,背后的英雄往往容易被忽略和遗忘。这场战疫中,我院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、后勤和行政人员,用一颗颗赤诚之心、一双双援助之手,撑起了大家对未来的无限希冀。疫散终有时,阳光必将至!